最好的书法秘笈【笔论、九势】白话译文
发布日期:2024-08-26 06:44 点击次数:122
【笔论】和【九势】是书法学习者必读的古代书论,内含书法笔法要诀,对后世影响深远,可谓最重要的书法秘笈。本文则是市面上最好的【笔论】【九势】白话译文,通俗易懂,直泄真机。
蔡邕是东汉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擅长篆书、八分、楷书,又创飞白体,唐张怀瓘誉其书法“体法百变,穷灵尽妙,独步古今”,并将其八分、飞白列入神品,楷书列为妙品。蔡邕传世书论有多篇,其中以【笔论】和【九势】最著名。
笔论
书者,散也。欲书先散怀抱,任情恣性,然后书之。若迫于事,虽中山兔豪,不能佳也。夫书,先默坐静思,随意所适,言不出口,气不盈息,沉密神彩,如对至尊,则无不善矣。
书法是疏散情怀之事,作字前要放松心情,无所拘谨。若是迫于事务而作字,即使有中山兔毫这样的好笔,也效果不佳。作字前要静下来,精神专注,不与人交谈,有如敬拜神灵,这样才能获得良效。
为书之体,须入其形。若坐若行,若飞若动,若往若来,若卧若起,若愁若喜,若虫食木叶,若利剑长戈,若强弓硬矢,若水火,若云雾,若日月。纵横有可象者,方得谓之书矣。
所写之字,要尽可能表现出字的意象(按:如作“飞”字,要使其有飞动之意,但须以意会,不可以形求,若理解为画字则谬矣,下同)。像坐像走,像飞像舞,像往像来,像卧像起,像愁像喜,像虫吃树叶,像利剑长矛,像强弓硬矢,像水火,像云雾,像日月。不论纵横都能表现出相关的意象,才可称为书法。
九势
夫书肇于自然,自然既立,阴阳生矣,阴阳既生,形势出矣。藏头护尾,力在其中,下笔用力,肌肤之丽。故曰:势来不可止,势去不可遏,惟笔软则奇怪生焉。
文字产生于自然。自然被创立后,阴阳随之产生,阴阳产生后,文字也就出现了。写字时起笔要藏锋,收笔要回锋,使笔力蕴含其中,笔力强,笔画才会有立体感,如美女的肌肤丰满美丽。作字时要顺着笔毫的势态,笔画无论来去都不可逆其势,这样才能使笔力强,否则就笔力差,笔画就不美了。
凡落笔结字,上皆覆下,下以承上,使其形势递相映带,无使势背。
下笔要注意字的结构,上部要覆盖下部,下部要承接上部,使字的结构彼此照应关联,不相背离。
转笔,宜左右回顾,无使节目孤露。
转笔即折笔,折笔时要衔接自然,左右呼应,不要使折笔处显得孤露、突兀。
藏锋,点画出入之迹,欲左先右,至回左亦尔。
藏锋表现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上,笔画向左(应为向下或左下的代称)则先向右行笔,到笔画写到左端时,又要向右回锋收笔。即强调笔锋要起笔逆入,收笔逆回(逆入逆回法多用于篆隶)。
藏头,圆笔属纸,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。
藏头是笔毫逆入藏锋后顺势按在纸上,使笔心(即笔毫尖端)常在笔画运行轨迹的中间,即中锋运笔。
护尾,画点势尽,力收之。
护尾是笔画写到最后时,须回锋收笔。
疾势,出于啄磔之中,又在竖笔紧趯之内。
疾势出现在点、短撇、向右下方的捺笔波画,又可出现在竖画之后的上挑钩。疾即速度快,可使点画得力,笔力劲健。
掠笔,在于趱锋峻趯用之。
掠笔在长撇和挑笔时(如提手旁的挑笔)用到,须轻快爽利。
涩势,在于紧駃战行之法。
紧为急,駃为骏马,也为迅疾之意。战行即战斗时的行进。古代打仗,对战双方在战场上需要多回合的厮杀才能决出胜负,所以战马在战场上需要多次的骤奔骤停,即为紧駃战行。笔法的涩势,即笔画完成时的骤停,然后接着下一个疾势,如同紧駃战行之法。行笔或出锋为疾,顿笔或藏锋为涩,疾涩二法构成整个书写过程。疾为动、为阳,涩为静、为阴,所谓动静相合,阴阳相济,明此则书道尽矣。坊间有云短画(如短撇)为疾,长画(如长竖)为涩者;有云以涩为主,以疾为辅者;有云篆隶楷为涩,行草为疾者;有云疾涩本一,疾中有涩,涩中有疾者等,皆如痴人说梦。
横鳞,竖勒之规
写横画如用刀刮鱼鳞,喻其爽利;写竖画如向后勒马缰,喻其稳健。横鳞是竖勒的规范,即写竖画与横画的法则一致,疾涩而已。
此名九势,得之虽无师授,亦能妙合古人。须翰墨功多,即造妙境耳。
这些叫做九势,明白这些要领,即使没有老师传授,写的字也能与古人一样美妙。只要多加练习,功力深厚,就能进入书法的妙境。
蔡邕之女蔡文姬在【述石室神授笔法】中说:“臣父造八分时,神授笔法,书有二法:一曰疾,二曰涩。得疾涩二法,书妙尽矣。”
蔡邕熹平石经